教学动态
来源:教务处作者:时间2020-12-29点击:4806
发布时间:2020-12-09 信息来源: 《人民政协报》2020-12-09期09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要把我国建设成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网络强国、体育强国、交通强国、贸易强国。实现新目标、完成新任务,必须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立支撑强国建设的教育体系和人才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为世界水平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批示中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形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要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通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释放内需潜力。”
职业教育的历史成就与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战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紧跟科技进步,对接市场需求,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的历史贡献。
第一,职业教育为增加受教育人口总量、建立科学的教育结构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年均向社会输送1000万毕业生,年培训量达1.5亿人次左右。中、高等职业教育分别达到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的“半壁江山”。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01万所,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41.70%、39.46%;高职院校1423所,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高等教育阶段招生总数、在校生总数的52.86%、42.25%。
第二,职业教育为推动产业门类齐全、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职业教育专业覆盖所有产业门类,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新增一线就业人口中70%以上来自于职业院校。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重点加强智能制造业、精准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重要职业和关键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高铁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现代物流业等领域培养了数以亿计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第三,职业教育为促进就业、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学生就业持续走高、走好。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0%。初次就业率仅低于“985”高校,超过“211”高校和普通本科高校。全国技能劳动者占当年就业人口的比例从12.8%提高到18.4%。2019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达4295元、年收入为51540元,毕业半年后年收入显著高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水平。麦可思调查显示,高职生毕业3年后工资实现成倍增长,显著跑赢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职业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和就业能力,提高收入,持续服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第四,职业教育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教育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民生,服务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公平。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多为农村或者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学生,职业教育承担着提高农村和经济困难家庭就业质量、提升生活水准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完善中高职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中职免学费、助学金分别覆盖超过90%、40%的学生,高职奖学金、助学金分别覆盖近30%、25%以上的学生,使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每年有近300万家庭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力量。
十四五时期职教改革创新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要“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十四五”时期,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第一,加强体系建设,为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提供类型支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类型建设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通过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多样化成长渠道,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完整的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中等、高等、本科职业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奠定科学合理的结构基础。
第二,落实评价体系改革,提高教育适配新发展格局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具体目标,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深化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体系的适配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提高教育适配新发展格局能力,要从评价体系改革入手,一方面以职业教育为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结构;一方面扎根中国,引导职业教育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布局,助力实现既能设计又能制造、有原料也有材料的发展目标。
第三,提高培养质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是全面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数字化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构教师综合素质、重建教师能力结构、重塑教师教学理念;创新教材知识体系、内容体系、呈现形式;转变教法方向,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技术运用与教育规律对接。二是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坚持就业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一体化设计,培养具备数字化知识、数字化能力的大国工匠(技能工匠、技术工匠、智慧工匠、知识工匠)。
第四,深化产教科融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当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5G、量子科技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推动各领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职业教育必须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与市场需求,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学校为落脚点,服务和支撑区域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产教科融合、校企协同育人,为“十四五”时期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一是聚焦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专业链、人才链,为建设价值链高端、助力产业升级培养人才。二是围绕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发挥职业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中试车间优势,践行工匠精神和匠心文化,为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培养工匠人才。
(鲁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副部长)